大湾区经济网深圳讯(编辑 张琼)2025年7月18日,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25年第三期青少年科技创新特训营——“未来运动场” AI 创新营活动,在腾讯滨海大厦圆满落幕。34名中学生,在5天时间里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出行” 等主题开展项目制学习。
顶尖导师加持:搭建理论与实践桥梁
本期特训营邀请了在学术与产业双领域的优秀导师进行指导,以AI Playground(AI运动场)图形化AI创作平台为创作工具,通过可视化编程环境帮助学员们体验机器学习的全部过程,以及搭建各式各样的智能交互流程。
腾讯扣叮《AI运动场》产品研发负责人单嘉睿与运营负责人於德悦分别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入门知识,带领学员针对小组的项目选题开展头脑风暴,启发学员思考项目设计搭建的逻辑、路径和重点,从而培养青少年的项目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团队互动协作等多项能力。
腾讯互娱青少年业务中心副总监窦鹏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企业资源与教育需求的对接,为青少年科创教育注入新动能。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主任毋丹丹在开营寄语中强调:“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师生双向学习和思维碰撞,培养具有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未来人才。”
项目竞演亮点:智能作品展现青少年科创力
在结营项目竞演中,各小组运用大模型插件、第三方服务接入、机器学习建模等技术,完成了智能作品的设计,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作品展示和讲解。
其中,D组的《智能旅行规划系统——gogogo》作品,聚焦传统旅游规划痛点,运用多条件约束算法等方式,实现产品的个性化景点推荐与智能导航,获现场一致好评。
创新培育模式:政企联动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不同于传统培训,本次特训营采用 “一师一组” 师生双轨成长机制,8位跟岗教师对学员进行跟踪评估,从人格、动机、思维等多维度建立个性化能力成长档案。结营仪式上,学员获得了结业证书、成长报告及纪念品。
毋丹丹主任在结营总结中寄语学员:“要做有情、有趣、有料的‘三有’作品,深化创新并落地实现社会价值。”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师杨俊亭、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学生江一帆作为师生代表发言时均表示,此次特训营不仅提升了技术能力,更收获了团队协作经验。
作为深圳市落实《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及《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 年)》的具体举措,本次特训营是政企联动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又一实践。自2021年起,深圳持续探索青少年科创教育新模式,通过此类活动发掘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学生,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转自公众号/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本内容为编辑独立观点,不代表大湾区经济网立场,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本网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