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 "百度搜索" 百度副总裁赵世奇:必须从"链接聚合"转向"任务完成"

大湾区经济网2025-08-14 23:02:45

再见了 "百度搜索" 百度副总裁赵世奇:必须从"链接聚合"转向"任务完成"(图1)

文/大湾区经济网 余海霞

一场不得不进行的自我颠覆

"忘掉搜索。"2025年7月,百度副总裁赵世奇在搜索业务十年来最大改版发布会上的宣言,犹如一颗炸弹引爆互联网行业。伴随这一宣言,百度将经典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支持超千字文本输入、文件上传及AI写作、画图功能,彻底重构了延续二十年的搜索形态。赵世奇强调,AI时代的搜索不应止步于"找到""知道",更要实现"得到""做到"。这一转型直指传统搜索的核心矛盾——在抖音、小红书分流45%信息获取时长,Perplexity等AI搜索估值达140亿美元的背景下,百度必须从"链接聚合"转向"任务完成"。这场被业内称为"刮骨疗毒"的变革,不仅是对搜索逻辑的重构,更是对百度20年广告依赖模式的生死考验。

一、行业变局:传统搜索的黄昏

1.用户迁徙:从搜索框到推荐流的时代变奏

QuestMobile2025年数据显示,用户通过抖音、小红书获取信息的时长占比已达45%,而传统搜索引擎仅占20%。这种行为变迁的根源在于信息获取效率的代际差异:找咖啡厅时,用户更习惯打开小红书看实景测评而非百度搜索;查旅游攻略时,抖音短视频的直观展示比文字链接更受欢迎。百度2024年财报显示,核心搜索MAU同比下滑8%,用户日均使用次数从5.2次降至3.8次,标志着搜索从"唯一入口"沦为"可选工具"。

2.AI新势力的降维打击

以Perplexity为代表的AI搜索产品,用"答案引擎"模式重构行业规则。用户输入问题后直接获得结构化答案,无需点击任何链接,平均任务完成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45秒。这种效率提升吸引了2000万月活用户,估值飙升至140亿美元,相当于百度当前市值的1/8。国内玩家同样来势汹汹:阿里夸克聚焦医疗、教育垂直场景,分食15%市场份额;秘塔搜索主打法律、金融专业领域,付费转化率高达8%,远超行业平均2%。

3.技术代差的致命鸿沟

传统搜索依赖链接聚合的模式已显疲态。用户平均需点击3-5个链接才能找到所需信息,其中65%的点击集中在前两条结果,导致长尾内容无人问津。而AI搜索通过自然语言生成直接呈现答案,信息密度提升3-5倍。百度内部测试显示,使用AI搜索的用户中,70%表示"不会回到传统模式",倒逼百度不得不启动这场"忘掉搜索"的转型。

再见了 "百度搜索" 百度副总裁赵世奇:必须从"链接聚合"转向"任务完成"(图2)

二、产品革命:智能框的创新本质

1.交互范式的彻底重构

新版百度搜索框从"短文本输入"进化为"多模态交互中心":支持千字长文本(如输入"帮我分析这份市场报告"并上传PDF)、语音指令(识别准确率98.5%)、图片搜索(老照片修复功能月活500万)。这种交互升级使搜索从"工具"变为"助手",典型案例:用户上传简历可直接生成求职信,包含行业关键词优化和排版设计,超越了传统搜索的信息查找范畴。

2.任务闭环能力的突破

通过调用百度生态的MCP(模型调用协议),新引擎实现服务与信息的无缝衔接。当用户输入"找家适合谈事的咖啡厅",系统会自动触发:

百度地图实时定位(误差<10米)

环境评分系统(安静度、WiFi速度、隐私性)

生成带导航的预订方案(可直接跳转支付)这种"搜索即服务"的模式,将用户从信息获取者变为任务完成者,停留时长从2分30秒延长至4分15秒,尽管答案生成效率提升,但用户粘性反而增强。

3.创作支持的边界延伸

百度"百看"产品将搜索结果从列表升级为"杂志式"整合内容:用户搜索"西藏旅行攻略",会获得包含行程规划、装备清单、摄影技巧的图文报告,甚至可一键生成vlog脚本。老照片修复功能更从"查找相似图片"迈入"内容再造"——通过AI算法填补缺失像素,使模糊的童年照片恢复清晰度,满足用户深层情感需求。这种创作支持使搜索从"信息工具"变为"内容生产平台",拓展了产品边界。

4.技术融合的现实挑战

AI模型与搜索模型的深度融合面临两难:实时数据(如商户营业时间)需要搜索技术保障新鲜度,而AI生成需要模型稳定性。百度采用"搜索增强生成"(S2G)技术,先通过搜索验证信息再生成答案,但灰度测试显示仍有20%的答案存在滞后问题(如未更新临时停业商户)。技术负责人坦言:"平衡实时性和准确性,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技术难关。"

再见了 "百度搜索" 百度副总裁赵世奇:必须从"链接聚合"转向"任务完成"(图3)

三、商业阵痛:广告帝国的生死转型

1.传统变现模式的瓦解

AI搜索直接生成答案的模式,对百度广告业务造成致命冲击。传统搜索结果页包含3-5条广告位,占营收的62%(约320亿元)。而新引擎的答案页仅保留1条"相关推荐",点击转化率下降60%。内部测算显示,若全量推广AI搜索,2025年广告收入可能下滑15%-20%,直接影响净利润约60-80亿元。

2.新商业化路径的艰难探索

百度正在测试三种替代方案

自然植入:在咖啡厅推荐中融入"星巴克会员套餐"信息,点击率较传统广告提升3倍,但用户调研显示45%认为"干扰体验",存在口碑风险。

企业服务:为蔚来汽车提供车载AI搜索接口,年服务费5000万元;与AI眼镜厂商合作,按使用次数分成(0.1元/次),但这类B端收入短期内难以弥补广告损失。

订阅制试水:计划推出"百度AI搜索Pro",月费28元提供无广告体验和高级创作功能。但国内用户付费习惯尚未养成,对标Perplexity8%的订阅转化率难度极大。

3.用户体验与变现的平衡术

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的冲突凸显。例如"老照片修复"功能中,免费用户需观看15秒广告才能保存高清版本,导致30%的用户流失。百度试图通过"轻广告"模式解决矛盾——在答案页底部显示"相关服务"卡片(如旅游攻略中推荐保险产品),但点击率仅0.8%,远低于传统搜索广告3%的水平。这种变现效率的落差,使百度陷入"不改等死,改了找死"的两难困境。

四、生态博弈:开放与自研的战略摇摆

1.开放生态的权宜之计

面对文心一言与GPT-4的差距,百度选择开放生态引入第三方AI服务商:用户可切换豆包、ChatGPT等模型获取答案。这种策略短期内弥补了技术短板——测试期显示多模型切换用户留存率提升25%,但长期风险显著:12%的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模型后直接流失,核心数据和流量面临被掏空的危险。

2.谷歌封闭路线的镜鉴

竞争对手谷歌采取完全自研的封闭策略,AlloAI搜索整合YouTube、地图等服务,用户停留时长提升40%。但这种模式创新速度较慢,AI功能上线比百度晚3个月,错失市场窗口期。百度高管在内部会议上坦言:"开放是当前最优解,但我们必须在18个月内建立自研壁垒,否则将沦为流量二道贩子。"

3.Perplexity垂直深耕的启示

Perplexity聚焦编程、学术等专业领域,通过精准服务实现8%的订阅转化率。百度计划效仿这种垂直策略,优先在医疗(整合百度健康数据)、教育(接入作业帮资源)领域突破。但这与现有"大而全"的搜索定位冲突,内部资源分配面临挑战——2025年研发投入预计增长40%,但医疗团队预算仅增加15%,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五、未来胜负手:转型成功的三大关键

1.技术融合的深度

S2G(搜索增强生成)技术的迭代速度将决定生死。百度目标是2025年底前将答案准确率从80%提升至95%,通过实时数据接口(如接入大众点评营业时间)解决滞后问题。若能实现,用户信任度将超越Perplexity(75%准确率),形成技术壁垒。

2.商业化效率

新广告模式的用户接受度、订阅转化率需6-12个月验证。乐观情景下,2026年AI搜索收入占比达30%,悲观情景下仅10%。关键指标包括:自然植入广告点击率突破2%,企业服务签约客户超500家,订阅用户达100万。

3.生态协同效应

地图、百科、健康等垂直服务的调用能力,能否形成差异化优势。例如,医疗搜索整合百度健康数据,准确率比Perplexity高25%;本地生活调用美团数据,商户信息更新速度领先阿里夸克。生态协同效应若能释放,将成为百度抵御垂直竞品的护城河。

结语:身份革命的代价与机遇

百度"忘掉搜索"的转型,本质是一场身份革命——从"广告聚合平台"到"AI服务入口"的跨越。这场革命需要付出的代价清晰可见:短期广告收入下滑15%-20%,股价可能波动30%-50%,管理层面临股东的巨大压力。但不转型的后果更加致命:三年内可能失去30%以上的市场份额,沦为二线玩家。

对于投资者而言,2025年Q4是关键观察期——若新功能付费转化率突破5%,则生态变现逻辑得到验证,估值天花板将打开。正如李彦宏所言:"AI重构搜索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百度的自我革命,正在书写从"搜索巨头"到"AI生态平台"的新篇章,而这场变革的最终成败,将重新定义整个信息产业的未来格局。(本文首发于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频道)

分享更多
345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本内容为编辑独立观点,不代表大湾区经济网立场,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本网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