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中国保险行业再次迎来一场备受关注的资本动作。8月13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近日,中国平安以每股作价32.07港元增持中国太保H股约174.14万股,持股比例由4.98%升至5.04%,触发举牌。
此事件一经发生,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并带动了保险股的强势拉升。就A股市场而言,截至8月14日收盘,A股Wind保险精选指数涨2.64%,成分股中,中国太保大涨4.87%,新华保险、中国人保涨超2%,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亦跟涨。港股市场保险股也持续走强,阳光保险、中国太保、中国再保险等多股大涨。
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分析表示,本次举牌释放了重要信号: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同样也会关注保险股,保险股同样属于“红利”范畴。同时,保险行业基本面并没有市场担心的那么差,或者说当前估值已较为充分反映保险股资负两端压力。险资举牌同行是对自身行业基本面的筑底向好的认同。
从历史数据来看,险企举牌上市公司并非新鲜事,尤其是2025年以来,在政策层面的大力引导和推动下,险资加快入市步伐,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举牌热潮”。然而,险企举牌另一家险企的案例却极为罕见。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上一次轰动市场的保险机构举牌保险机构的案例,还要追溯到2019年。彼时,中国人寿通过两次增持中国太保H股,将持股比例从4.87%提升至5.04%,触发举牌线。而此次中国平安的举牌,则是时隔六年后的再度上演。
对此,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据了解,中国太保作为A+H+G三地上市的头部险企,其分红能力在业内表现突出。Wind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中国太保已累计分红18次,累计分红金额达1192.81亿元,其中H股分红338.68亿元。而对于以长期资金管理见长的险资而言,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收入是资产配置的核心诉求。有业内人士认为,险资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并实现举牌,多是从资本收益出发,看中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收入,当前,险资面临较大的资产再配置压力,更加倾向于寻找底层资产安全、长期收益稳定的投资标的。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也曾表示,“2025年权益市场前景向好,公司会适度加大这方面的配置。权益对提升险资的长期收益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适度加大权益配置的基础上,公司会平衡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和高分红价值股的权重。”从行动上看,“平安系”(包括平安人寿和中国平安)年内已连续举牌农业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等银行股,此次举牌中国太保H股,显然是其权益投资策略的延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太保的低估值还为中国平安的投资提供了安全边际。近年来,中国太保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达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达449.6亿元,同比增长64.9%。但其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8月15日收盘,中国太保H股市盈率(TTM)为7.6,A股市盈率(TTM)为8.9,对比其他行业板块个股,估值性价比凸显。
华创证券分析指出,当前保险板块主要受制于长端利率下行带来的“利差损”压力,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从产品到渠道的全面转型深化预计驱动负债端经营质量逐步改善,同时资产端多措并举下利差风险或收敛,资负两端修复预期有望催化板块估值回升。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本内容为编辑独立观点,不代表大湾区经济网立场,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本网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